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查看: 5556|回复: 0

祖国医学对身体血液来源的精美描述

[复制链接]

50

主题

1565

帖子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28Rank: 28Rank: 28Rank: 28

积分
19893
发表于 2014-9-11 14:56
 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祖国医学对身体血液来源的精美描述吧

  马悦凌/2010.7.18

  血液是血管里流动着的红色液体,是身体内大到器官小到细胞的粮食,只有在充足血液的供应和滋养下,脏器乃至细胞才能正常运转,功能才能正常发挥;如果血液供应量减少,脏器、细胞在没有吃饱饭的情况下,功能自然减退,代谢自然紊乱;而血液一旦断流,所有的脏器、细胞只能面临死亡。所以保证血液的来源,保证血液总量的充足,保证血液的质量,是维护生命最基本的条件。

  但血液是怎样生成的,各种版本的中医教科书虽说解释大体相近,但我个人觉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,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等专业(本科)使用的《中医基础理论》,对血液的描述较为精准,也比较好理解。

  书中写道:血,即血液,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,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。

  血的生成包括了水谷精微、营气、津液、精髓,血以水谷精微和精髓为主要物质基础,以营气和津液为构成成分,四者缺一不可。

  1、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。饮食营养的优劣,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,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。因此,长期饮食营养摄入不足、或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,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。

  2、营气:营气是血液的组成部分。营气盛则血盛,营气衰则血衰,二者不可分离。

  3、津液:津液亦是血液的组成部分,可以化生为血。津液不断补充血液量,以使血液满盈。所以,血液的盈亏与津液有密切关系。

  4、精髓: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。肾藏精,精生髓,精髓化生血液,故临床上有补肾精以生血之说。

  血液生成的第一个条件是水谷精微。它是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物质,水谷精微就是我们每天吃进去的食物,脾胃的运化功能就是胃肠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能力,这些都非常好理解。

  血液生成的第二个条件是营气。营气盛则血盛,营气衰则血衰,二者不可分离。只从字面上理解,营气和血互为一体,相辅相成。但营气具体是什么?单从这几句话来看还是搞不清楚。我就去看教科书是如何描写营气的生成的,书中写道:营气是由水谷精微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。我明白了,原来食物经过胃肠道的加工处理后,既生成了血液又生成了营气。

  明白了营气是从哪里来的了,但营气对血液具体会产生哪些影响,为什么营气盛则血盛,营气衰则血衰,二者不可分离?

  接着来看教科书中对营气的具体解释:营气,是血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的气。因其富于营养,故称为营气。由于营气行于脉中,而又能化生成血液,故常“营血”并称。读了此段文字,还是对营气的作用不好理解,不好理解的就没办法运用。

  只好再看中医对气的解释:气属阳,主动,主煦之;血属阴,主静,主濡之。这是气与血在属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区别,但二者都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,在生成、输布(运行)等方面关系密切,这种关系可概括为“气为血之帅”,“血为气之母”。

  读到这豁然开朗,为什么中医在谈到血液时,从不单单讲血液,总说“气血”两字。这是因为食物在消化道这个加工厂的作用下,不但生产出“血液”这个物质的东西,同时也生产出具有“气”功能的物质,这个气的功能就是热量,就是能量。当食物吃进肚子里后,不但让你觉得饱了,还让你全身温暖了起来,让你全身有了力量。在气血这两个字配套形容下的血液,不单单只是一种液体,而是热气腾腾、富有能量、富有活力、富有生命力的一种流动着的液体。

  中医在谈到气血两者关系的时候,反复强调这两者的关系是一阴一阳,互相维系,是相互促进、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、相互为用的密切关系。

  “气为血之帅”,是指气旺则血充,气虚则血少;气行则血行,气止则血止等等。这个气,就是热量,就是能量。当液体内部不断加热的时候,液体就有了不断向前涌动的力量,例如冰,只有在温度的作用下才会融化,而融化变成的水自然就向前流动了。

  “血为气之母”,是指气的生成和运行始终离不开血,血盛则气旺,血衰则气少。就是说血液这个物质如果本身能量高,气就足,血液流动就快;血液这个物质如果本身能量低,气就弱,血液流动就慢。

  当中医用“气血”两字来命名血液的时候,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医给血液赋予了生命,不得不感叹中医用“气为血之帅”,“血为气之母”这样的描述,将无生命的液体流动了起来。

  当读懂了气血的关系,再去看营气在血液生成里的作用“营气盛则血盛,营气衰则血衰,二者不可分离”,也就很容易理解了。

  血液生成中的第三个条件是津液。津液也是血液的组成部分,可以化生为血。津液不断补充血液的数量,以使血液满盈。所以,血液的盈亏与津液有密切关系。

  又是一段不好理解的文字,我们先来看看中医对津液所做的具体解释: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,包括各脏器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,如胃液、肠液、唾液、关节液等。

  这下明白了,这段话就是说当食物进入口腔内,人在咀嚼食物的时候,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帮助食物的消化;食物进入胃肠以后,胃分泌的胃液、肠分泌的肠液、肝脏分泌的胆汁等,都能起到帮助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,同时它们也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,成为了血液的一部分。所以津液能补充血液量,使得血液满盈。

 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,就将食物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,需要各种消化液帮忙这个事实写得详详细细、清清楚楚。并且还告诉我们,在血液生成的过程中,不只是胃肠道在工作,全身的许多脏器也都同时参与并积极配合。

  但不论是口腔的唾液腺还是胃、肠、肝等,这些脏器是在什么情况下,才会分泌出唾液、胃液、肠液、胆汁等这些消化液的呢?这些脏器一定是在随时都有充足血液供应的情况下,才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出唾液、胃液、肠液、胆汁等。

  如果这些脏器的血液供应减少,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就会相应减少,直接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,血液生成的量只能随之更加减少,各脏器的缺血进一步地加重,脏器功能只能越来越虚弱,分泌的消化液只会越来越少,这时的身体就进入了恶性循环状态。所以,明白了上述道理,就明白了津液不单单是血液的一部分,更重要的是津液还与血液的盈亏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  血液生成的第四个条件是精髓。精髓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,肾藏精,精生髓,精髓化生血液,故临床上有补肾精以生血之说。

  肾脏只是一个器官,如果它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,是不可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的。为什么在血液的生成里,肾脏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呢?

 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肾脏的功能。

  在中医理论中,肾脏的功能是非常多的。首先,肾与膀胱、骨、髄、脑、发、耳、生殖等器官构成了肾系统。每个器官都在身体中发挥着重要功能,而所有重要功能的体现,都离不开充足血液的供给,如果血液供给减少,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衰退。

  为什么在血的生成里,补肾精可以生血呢?肾为先天之本,脾胃为后天之本,这两者又是怎样的关系呢?

  中医书对脾与肾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:脾主运化水谷精微、化生气血,为后天之本;肾藏精,寓命门真火,为先天之本。脾的运化,有赖肾阳的温煦蒸化,始能健旺;肾中精气亦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,方能充盛。后天与先天,相互促进,缺一不可。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,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。

  怎样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呢?要从胎儿期说起。

  一个受精卵在母体内,是靠母体内的血液供养才能发育成一个健全的人,在此过程中,胎儿没有通过嘴进食生成血液,而是母体通过脐带直接将血液输送到胎儿的体内,供胎儿全身脏器的生长发育,这一切都属先天之气。

  当胎儿出生后,脐血断流,此时的身体内已具备了温暖、舒适的生长环境,这个温暖适宜的生长环境是肾脏已开始发育、工作的象征。这时只要给婴儿经常地喂食,脾胃这个后天之本就能开始正常地工作,血液就能通过胃肠道这个加工厂,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,就能不断地给全身各个器官(包括肾脏)补充能源。肾脏吃饱了、有劲了、气足了,又反过来温暖胃肠、温暖全身,胃肠就能一直正常地运转。

  通俗地说,肾脏与胃肠的关系就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与植物生长的关系,只有在温暖适宜的春夏季节里,撒种子、浇水、施肥,万物才能生长;在寒凉的秋冬季节,撒种子、浇水、施肥,万物是不可能生长的。

  肾气足的时候,身体内温度适宜,能给身体带来五大好处:

  第一,利于食物的腐化。处在低温状态下的食物易发硬,更加难以消化,而在适宜的温度下,食物极易变软利于腐化。肠道内的温度偏高时,消化液中的消化酶活性提高,对食物消化吸收的能力加快,低温是不利于消化酶对食物进行腐化的。

  第二,利于食物的吸收。当身体内尤其是胃肠道内的温度偏高,肠道内的血管就处在扩张的状态下,细碎的食物就很容易进入到血管里,生成的血液量自然就多。而当身体内温度低,血管遇冷收缩,渗透进血管内的食物自然就减少,生成的血液量也就少了。

  第三,利于血液的流动。当身体内温度适宜,也就是肾气充足的时候,“气为血之帅”的这个“帅”,就会带领着全身的血液在身体内畅快地流动,这样各个脏器随时都有充足的血液供应,消化器官就能及时分泌出充足的消化液,从而不断增强消化食物的能力及增加血液的总量。

  第四,利于血管的扩张。当身体内温度适宜的时候,不只是胃肠道的血管得到扩张,全身上上下下、内内外外的血管,都处在放松、扩张的状态下,为血液快速流遍全身提供了最佳的交通状况。

  第五,使血液不易粘稠、凝固。血液这种液体能否在全身畅快流动,温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。身体温度低,血液流动的速度就变缓,血液极易粘稠、凝固;而且当身体温度低时,血管同时也处在收缩的状态下,这样就极易造成身体内血液循环的不畅、血脉的瘀堵,此时身体内部交通不畅,哪里堵塞哪里就因缺血而生病,因血脉不通而出现罹患百病的情况,就是现在众多慢性疾病的根源。而当肾气足,身体内阳光灿烂的时候,血流加快了,血管扩张了,因瘀堵而导致的多种疾病也就不治而愈了。

  是肾气足使得食物在胃肠这个温暖适宜的小环境下,生成血液的过程顺顺利利了;是肾气足使得生成的血液,在全身这个温暖适宜的大环境下舒畅前行。

  所以,当我们用以上文字解释血液生成的第四个条件精髓以后,也就能轻松理解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,也就能理解中医所说的脾的运化,有赖肾阳的温煦蒸化,始能健旺;肾中精气亦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,方能充盛。后天与先天,相互促进,缺一不可。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,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。

  还有一点,需要再做一些补充,就是血液生成的第一个条件中提到的:饮食营养的优劣,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;长期饮食营养摄入不足,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。

  血液生成的所有过程都是围绕着“食物”这个主角而进行的,如果唱主角的食物,不能得到足够量的保证,即使身体内有好的食物“加工厂”,也无法在原材料匮乏的状态下,生产出充足的血液来满足身体内的消耗。如果身体内部血液供应不足,与消化有关的器官及肾脏同样就会受到牵连,面临的结果只能是消化液分泌减少、肾气虚弱,只能使得原来高质量的生命状态打折。

  如果唱主角的食物,不能得到质量的保证,比如一斤青菜与一斤牛肉相比,青菜的能量远远不及牛肉,那么两者生产出的血液能量自然也就不会相同。而我们的身体到底是需要青菜还是需要牛肉,这取决于身体每天的消耗。这种消耗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,包括工作、学习、锻炼、按摩、娱乐、交流等等都在消耗身体的能源。身体能源消耗多的人在选择青菜的同时要再多吃些牛肉;身体消耗少的人,可以只选择青菜或再加上少量的牛肉,这样才能使得身体内的血液及能量总处在稳定、平衡的状态。

  如果唱主角的食物,即使能够保证数量及质量,可如果它们进入身体时的状态是冰冷的,同样很难被消化、吸收。比如同样是吃牛肉,温热、烧烂的牛肉,与身体内的温度相近,吃到肚子里很快就能被消化、吸收、利用。如果是烧好后再放入冰箱里的牛肉,吃之前没有进行加热处理,冰冷的牛肉吃进了肚里,常识告诉大家,这个时候,极易造成胃肠的不适,轻者胃胀、肚子胀,重者胃痛、腹痛、腹泻。这是为什么?寒凉的食物进入胃肠,会直接导致胃肠道内的温度下降,消化酶遇冷工作效率便会大打折扣,没办法将食物腐化成细碎的易于消化吸收的小颗粒;寒凉还会造成胃肠道粘膜下的血管遇冷收缩,使得细碎食物进入血管的通道变窄,生成的血液总量变少,而没消化的牛肉大颗粒,只能被排出体外,造成大便量增多。同样都是牛肉,只是由于温度不同,给身体带来的结果就各不相同,温热的牛肉给身体带来了能量及充足的血液;寒凉的牛肉破坏了胃肠道这个小环境的温度,阻碍了消化酶的工作,不但没有生产出足够量的血液,还对“加工厂”实施了破坏。与此同时,肾脏同样也会受到伤害。那是因为冰冷的食物进入肚子里,收缩的不只是胃肠道的血管,吃冰冷的食物多了,身体发冷,全身的血管都处在收缩的状态,肾脏也会因为能量来源的不足而功能受限。身体内温暖适宜的生存环境,由于寒凉食物的不断介入而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身体内进入秋季、进入冬季。

  正因为我深知这里面的关系,所以我在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》这本书中告诉大家,母亲在孕育孩子的过程中,如果吃进去大量的寒凉食物,母血就是寒凉的,孩子成长的环境就是寒凉的,孩子身体的能量就不够,孩子先天的肾气就不足。当这类孩子出生后,极易吐奶、腹泻,这就是“先天之本”的肾太虚弱了,自然导致胃肠这个“后天之本”的生存环境恶劣,造成胃肠这个“加工厂”虚弱、生产能力有限。血液总量不足,脏器吃不饱,孩子怎能正常地生长发育?孩子怎会不体弱、多病?

  正因为我深知这里面的关系,在我所写的四本书中都反复强调并且提醒大家,不要受凉、不要贪凉、不要长年吃冰镇寒凉的食物,要吃对、吃好、吃饱每一顿饭为身体补血、养血,只有优质的、安全的,适合自己身体需求的食物源源不断地进入身体,再加上“先天之本的肾”及“后天之本的脾胃”的共同参与,人们才能显现出健康、和谐的身体原貌。

  当血液的数量及质量出现了问题、当胃肠道出现不适、当与消化有关的器官运转不灵、当肾气虚弱的时候,我们只要确保足够量的、优质的、安全的食物源源不断地进入体内,再保证其他三个配套环节的正常运行,就能保证血液的正常生成。而当这一切都能做好、维护好的时候,也就能出现中医描绘下的身体内气血充足、血脉通畅的良好状态。而做到了这一切,也就把握住了生命的根本,就能抵御各种病痛的干扰,就能防病、治病。

  几千年前,中医的老祖宗就充满智慧地将人体内血液生成的情况,描绘得栩栩如生,有唱主角的食物,有唱配角的各种消化液,在肾气充足所提供的温暖、适宜的生产环境下,胃肠道这个“加工厂”不断地生产出血液及热气腾腾的“营气”,供给全身各个脏器使用。

  一切的配合都是井井有条的,一切的运行都是环环紧扣、缺一不可,多么生动、细致、精准、鲜活的描述。中医的博大精深、精粹绝伦在这一刻“熠熠生辉”,古人用大智慧告知天下的血液生成的真相,拨开了艰深晦涩的迷雾,为后人探寻生命之源亮起了一盏指路明灯。

  只要是真正读懂了老祖宗所描绘的血液生成的含义,人们就一定会非常重视每天进嘴的食物,因为那是人体血液的源头,身体内的器官只是配合着、消化着、利用着这些食物才能正常地运行。当血液及身体出现问题时,首先是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问题。这时,医生如果完全无视食物对血液及身体的影响,而对他们认为有造血功能的器官如骨髓、肝、脾、胸腺、淋巴结等大动干戈,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?在这种主次颠倒,南辕北辙的治病理念及方法指导下的医学,连生命的核心——血液是怎样生成的,都不明不白、不清不楚,又凭什么预防疫病,凭什么看病、治病?

  唉!只可惜从古至今真正读懂、悟透血液生成真相的人太少、太少。

  (此文章酝酿多年,反复斟酌,只怕自己的见识短浅、悟性不够误解了中医精粹。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后,我觉得我有资格把我的所思、所想公布于众了。

  希望看到此文章的中医专家及中医爱好者都能给我提提意见,集思广益,共同将中医最美好的精华用最通俗的语言普及给大众,让中医昌盛不衰!

  但这确实是迄今为止,本人写的最拗口的一篇文章,实在没辙,中医太拗口了,实在是很难让老百姓轻易看懂的知识。但为了普及中医常识,已经是尽本人最大的本领将其写得简单易懂,就这样还是有很多没有中医基础知识的人看起来费劲。

  如果中医书总是谁都看不明白,中医就没有办法传承,就没有办法发扬光大,我自己就是拿到中医书就头大,为了搞懂以上的内容,就是经历反反复复看了不懂不看,但又感觉必须看,硬着头皮再看,还是看不懂,云里雾里,又问了很多的中医同行,解释的五花八门。血液的生成是生命的核心,这个核心到底中医是怎样说的,所有的人都不明真相,而我治病防病的核心就是血液,就是气血,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,好在我还有悟性,当终于明白了其中奥秘的时候,心情是非常激动的,也松了一口气,我终于寻到了根。

  希望大家静下心来慢慢地多读几遍,细细地用心体会,就能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及无以伦比的大智慧。)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马悦凌健康养生网 ( 苏ICP备11061074号-2 苏ICP备11061074号-1 )

GMT+8, 2024-3-29 00:03 , Processed in 0.098485 second(s), 33 queries .